讓我們一起隨同新北閥掌舵人陳金普、辜文實和他們的新團隊共同解讀今日的北閥之春。陳金普:1967年10月10日出生,福建省南安人,現任北京市閥門總廠(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首都企業家俱樂部副理事長、北京泉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兼北京南安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南安商會在北京高校同學會名譽顧問;榮獲北京泉州商會和北京南安商會頒發的樂育英才獎。他與董事長辜文實所領導的北京市閥門總廠(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閥門行業的排頭兵,是中國機械500強企業、閥門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內心崇高的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也許陳金普的頭頂就閃爍著這么燦爛的星空。1967年10月10日,陳金普降生在福建省南安市東田鎮一個貧農家庭,18年前,他懷揣著夢想來到了北京,與許多不甘落后的年輕人一樣,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徒做起,吃苦、愛拼的精神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從不懂做起,多看、多想,肯下功夫,在北京這個激烈的商業角斗場里,拼搏,快速行動,發展成為北京市閥門總廠(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首都企業家俱樂部副理事長、北京泉州商會常務副會長,躋身為機械閥門行業競技場中的一員。
一個只有小學二年級學歷的人,一位幼時飽受辛酸的人,一位少年時期遭遇冷眼的人,一位青年時期遇到任何苦難都默默承受的奮斗者,這其中的經歷,伴隨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精彩、辛酸與抱負?我們又將如何看待一個民營企業家成功收購國有企業,從而實現其全面良性發展的故事?
艱難·往事
在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人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于事,它始終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將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們的天堂。
———斯蒂芬·茨威格
底層和弱勢,有時候是一個特定時代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對性,甚至會相互挪移與轉換。陳金普的經歷其實是有時代烙印的,他代表了在過去的艱難歲月里,由無畏者向企業管理經營者轉型的一類人。
你可以想象陳金普小時候家里有多窮。他回憶第一年開始讀書,學費只要兩元,家里分了許多次才交清。在學校里,他和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是光著腳丫上學,年少好動,腳底被劃傷那是常有的事。16歲之前,可以說幾乎沒穿過鞋子,有時只穿雙木屐。但他很懂事,不與別人攀比。很小的時候,父親傳統的嚴厲教育讓兒子時刻銘記:“做人要走正道,不要走歪門邪道。要有志氣,要能吃苦耐勞。只要窮人家到我們家門口,都要給人家一碗飯吃。”
小學二年級,他就輟學了,外出到煤礦打工了。雖說離別是一種苦,但更多的是家人對他的那一份苦心。他明白,父母與所有人一樣都需要尊嚴。他們希望兒子的成功會成為一堵尊嚴的墻,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樣,一輩子與荒山為伴,與鋤頭籮筐為伍。
但陳金普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過程,沒有人天生就能做成東西。陳金普說,“我的艱難歲月不是一個片段,而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有時我想想自己跌跌撞撞的樣子,真想掉眼淚……”
正是這位內心裝著苦,但依然堅持尋找出路的年輕人,17歲那年,跟隨大姐夫外出學做閥門生意,開始了他走向自我謀生的第一步。他非常好學、勤快,又能吃苦、拼搏。由于營養不足加上辛勞過度,留下了體虛的后遺癥。
一年后,幸運的他做閥門生意贏得了第一桶金3萬元。當他滿懷喜悅把成把成把十元面值的3萬元抱回家中飯桌上時,父親以為兒子搶銀行了,二話沒說抄起木棍就要打兒子!現在回憶起商海中初嘗甜果以及父親那副淳樸善良的情景,他由衷地感到驕傲。
之后,他又收拾行囊。1997年,他來到北京某化工企業洽談閥門生意,第一單就盈利了7萬多元。閥門營銷實在是他的強項。外出經商的10多年時間里,他所從事的業務就是銷售閥門,各種各樣的閥門。到今天,他對各種閥門的技術、用途以及價格如數家珍。
搞慣銷售的陳金普明白,民營企業相對于國有企業,一般來說它是弱勢,沒有多少經濟的話語權,如果要讓別人重視自己,一定要做大做強。這種想法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里。民營企業一旦做大做強后,它的地位又不是一般的國有企業可以相比擬的,如果恰好它又是地方稅收的大戶,那么它很有理由財大氣粗,更有資格獲得一定的話語權。
做生意運七技三
你會很奇怪陳金普有著奮斗與幸運的雙重基因。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他已經基本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2002年,他開始進入北京市閥門總廠股份制改造醞釀的隊列了,3年后,正式進入工業閥門的生產和銷售角色。
中國制造業具有自身的特點:形成了一個高度細化分工的產業鏈,提供了鮮明的產業集群效應、競爭優勢和相對較低的制造成本。
2005年,北京市閥門總廠正面臨著經營困難的時節,局面混亂,瀕臨倒閉。這時,陳金普先生與泉州南安商會的同仁商榷妥當后,決定合作并購這家企業。如今他們掌控的這家企業已經發展壯大成為集團公司了,可以說奠定了集團公司在全國閥門行業的龍頭地位。
陳金普把集團公司落戶在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綠海路,現代化的廠房和辦公樓、宿舍樓、食堂、籃球場、健身房、停車場、綠化帶,共同構成了優雅別致的工作和休息環境。
公司目前有3部豪華大巴接送員工上下班,對此陳金普告訴記者:“北京太大了,如果沒有班車接送,員工上下班很不方便,多少會影響工作。所以,解決了班車問題,就等于解決了員工和企業的實際問題。另外,我們還為職工宿舍安裝了空調,這在我們所接觸的眾多企業中是為數不多的。”從這簡單平實的話語中,記者感受到了他對員工的關心,如春風化雨般,點點滴滴,潤物細無聲。陳金普希望打造一個有凝聚力、有領導向心力的團隊,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戰無不勝,所向披靡。而他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不僅要從思想上關心員工,更要落到實處,讓員工深切感受到企業所帶給他們的實惠。眾人拾柴火焰高,企業的興旺是理所當然的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公司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貫徹落實。
2008年1月15日,北京市閥門總廠(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北京市金萬利投資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預示著北京閥門集團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啟動了打造百年品牌的創新時代。
單一價值標準和多元價值標準就像只有一個頻道的電視臺和衛星電視的區別。和諧包容成熟的社會,當然需要杰出的政治家,但也需要畫家、作家、企業家……我們需要那些在平凡事業中勤奮專業的人,需要像陳金普一樣,在任何領域,只要足夠熱愛自己的事業、執著付出并努力做到較好,那么就和較出色的政治家一樣值得尊敬,成就足以令你自豪一生。
堅韌·專注
如今需要的不是程度與規模,而是方向,是克服眼前困難的思路與勇氣,是在沒有道路的地方找到道路的能力,是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的預見能力。
———大前研一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什么都做,企業也一樣。粗線條的經營需要規模才能創造出高額的總利潤,而關注消費者的精細化經營則強調單個產品能為企業創造利潤。要大幅度提升單個產品所創造的利潤,就必須專注,專注在我們能做得較好的產品上。”陳金普對集團員工不斷地重復強調,好的產品才是企業立身之本。
是的,當企業粗線條運營的時候,它成長的惟一方式就是不斷擴大規模,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必須多角經營才能保持不斷的增長。
要專注做少數幾件事,意味著改變整個經營方針,同時也意味著一群人被淘汰,甚至包括企業家本人。然而這取決于企業家意識的轉變,陳金普會把自己大膽的理念改變付諸實施?那些真的付諸實施的新理念有多少較后成功了呢?
他說:“我希望我們各部門領導特別是一把手,一定要包容各種不同特點的人,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從事我們這樣一個艱巨而宏偉的閥門事業,不調動千軍萬馬,行嗎?”
那些瘋狂的以為他們能改變世界的人正是較后改變了世界的人。
早日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是他夢寐以求的愿望,你已經不會再認為他很瘋狂。“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這個貧農的兒子,會發展成為北京市閥門總廠(集團)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入黨申請書中他寫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我要更加吃苦拼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請黨組織考驗我吧!”2007年6月,他被集團公司黨總支部通過成為黨員發展對象,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
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希望能夠運籌帷幄,把握時勢變化,成為一個善謀者。陳金普也不例外。然而,在通往善謀者的路上充滿艱辛,管理者不但可能踏遍荊棘,甚至可能迷失于找路的途中。
此時,他儼然成為一位清醒和務實的決策者,是集團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他說:“現行的股份制決定了集團公司的人事制度,非常有利于集團公司今后的穩定發展。但這種方式也存在不利的一面:一是容易近親繁殖,思想不易碰撞,視野不易放開。二是容易形成幫幫派派,不利于團結。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處理得當,反而能把不利因素轉化成有利因素。”
下棋,可以算是步入善謀境界的一條捷徑,圍棋中的“死”與“活”往往能夠逆轉,現時的優勢與劣勢也往往能夠對調,這種逆轉與對調并不簡單地歸因于運氣,而更多地是棋手先前的規劃。
陳金普制定企業戰略也是如此,他清楚地知道領導者的某個布局也許不能得到短期回報,但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而言意義深遠。
企業在商業戰術的競爭環節,雙方互有影響,不僅僅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競爭,而是大家共勢而生。對于北閥這樣的企業而言,資源是有限的,北閥完全可以將資源用于自我的提升與完善,也可以將全部的精力用于打垮競爭對手,但真正的勝利是達到目標而不是戰勝對方。“不為爭贏而取勝”,這是看不見的哲學。
一直以來,他視公司員工為自己的親朋好友、事業上的伙伴。他說:“在北京市閥門總廠工作的這段時期,是我職業生涯中一段非常輝煌、值得刻骨銘心的時光。閥門總廠成績的取得,有賴于國家的快速發展,有賴于各位股東指導有方,有賴于各部門團隊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賴于閥門總廠全體員工以命相托、以較寶貴的青春年華相許的工作精神。”
獲勝者如果能夠縱觀全局,知進知退,根據各個區域的優勢與劣勢制定策略,使之相互配合,順勢而為,則可贏得勝利。這個勢就是全局的形勢,即市場環境總體的變化。
這位市場的導向標和領軍人,陳金普2008年全面開始實行銷售制度的改革,把集團公司全國銷售業務正式劃分為5大片區,第一銷售片區:北京、天津、河北;第二銷售片區:吉林、黑龍江、山西、內蒙古;第三銷售片區:遼寧、山東、陜西、海南、新疆、寧夏;第四銷售片區:河南、湖南、湖北、江蘇、重慶、安徽、青海等;第五銷售片區:浙江、福建、江西、廣東、上海、甘肅等。分別由集團公司5個銷售副總經理負責管理。各片區銷售業務所發生的一切聯系事宜,均直接由各該片區銷售副總經理負責。5個銷售副總經理向集團公司總經理負全責。今年的銷售收入有望超過5億元。
對于歷來強調做事就要盡善盡美的他來說,力爭較優。陳金普明確提出:“沒有發展的戰略不是好戰略,沒有發展能力的團隊不是好團隊,沒有發展業績的一把手不是稱職的領導人。”
如何在飛速變化的時代保持前瞻性?怎樣才能創造出一種有利于革新和冒險的環境?怎樣才能鑄造一支團結向上的團隊?這些問題時刻在陳金普的頭腦中徘徊,經濟全球化,更加突出的不確定,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挑戰越來越多。北閥的未來發展在哪?北閥需要怎樣的創新?北閥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才儲備夠不夠?技術創新的競爭力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陳金普期待帶領這個團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回想自己的讀書生涯,他心里酸酸的,沒有太多的甜,只有太多的苦和令人難忘的殘酷的生活。當他后來的事業發展到一定水平時,他已經感到獲取知識、更新學識的重要性了。于是他決定到北京大學自費讀書培訓,并且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加起來明年應該有10個億的銷售額。”他的話語中舉重若輕,對企業的經營前景充滿了信心。他內心所期待的成就感鼓舞著他經營著這個企業飛速地運轉。
飲水思源,深藏愛心。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發生8級地震,整個中國都在震顫!陳金普積極向汶川大地震捐獻善款。在他倡議和組織募集善款,集團公司總共募捐33萬元善款匯往災區。他捐資近100萬元把家鄉3公里的泥路修建成了一條寬闊的水泥路……
“我是農民出身,18年了,我受過的苦與累到今天已經不覺得很特別了,較難和較痛苦的事我已經承受了,我想我能堅持帶領北閥這個團隊迎接未來的挑戰,我很努力,也會使勁想辦法,當然我也很會學習。”
正是這樣一位特殊時代所特有的企業家,你不能否認他很優秀,甚至可以說是很出類,他所堅持的奮斗精神令人驚異,更令人折服。對于這樣的企業家,市場給予了相當的耐心,他也歷經商業的洗禮,他甚至有時都不知道自己的坐標在哪,可他執著的發掘精神、本色的自我和本真的企業,或許已經塑造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競爭力模式。
簡單、樸實,充滿疑惑,令商業市場措手不及,賣水龍頭的竟然買下了制造水龍頭的,陳金普,他令商業的想象力無限伸展,讓北閥充滿了春的期待!
【陳金普語錄】
▲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也就不會有現在的集團公司;如果沒有拼搏進取,公司也就會停滯不前。所以,必須重點提倡這兩種精神,不能有半點松懈。
▲我們要發展閥門產業,當然關鍵在產品創新和品牌創新,要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這兩個較重要的領域,這樣公司才能成長。
▲我們的成就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的利民政策,得益于“家和萬事興”之古訓,我們要繼續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努力拼搏,不懈奮斗。
▲加強公司員工的品德規范,防微杜漸,對我們事業的持續發展和繁榮至關重要。為此,我們經常對過去的經驗加以總結,并以此作為員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共遵同勉。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變。我們要居安思危,切不可高枕無憂。我們要在時代的變化中奮進,切不可在大環境的變化中消沉。
▲我認為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絕對做不到的,沒有一件事絕對能做得到。
▲做企業不僅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還要和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建立和諧美滿的現代公司,共建輝煌的明天!
▲很難說吃飽飯就能一直吃下去,北閥發展現在已進入二次創業階段,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轉型和再造,必須堅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