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達到16.9萬公里,儲運能力明顯增強;到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達到24萬公里,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結構更加優化,儲運能力大幅提升。    


該規劃的發布,對于工業閥門等石油天然氣管網的基礎設施有著巨大的影響。


根據該規劃測算得出,十三五”與“十四五”期間油氣管網主干道投資總規模將達約16,790億元,油氣管線的大額投資,將推動油氣管線用工業閥門需求的持續擴張。據專家透露,規劃實施期間,工業閥門需求超過300億元。


天然氣管網所用到的閥門主要包括大口徑閥、球閥安全閥止回閥等。為保證天然氣管網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對于閥門的性能、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天然氣輸送管線承擔將天然氣從開采地輸送到城市配氣中心或工業企業的任務,其面對了居民、工廠等城市中絕大部分用戶。因此天然氣管線一旦投運,就要始終保持工作狀態,其中的設施自然沒有修整時間。管線閥門一旦失靈,后果將不堪設想。這對于閥門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一般主干線管道閥門使用壽命需在30年以上。同時,閥門的密封性能也十分重要,若天然氣泄露,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火災事故。此外,在天然氣中常含有H2SCO2和有機硫化合物,在輸送前需要進行脫硫處理,但仍會有殘存的H2S,因此管線閥門需要有極佳的耐腐蝕性。


但目前,我國閥門市場的產品合格率令人堪憂。據資料顯示,通過近3年省、市、區三級監督抽查發現,通用閥門合格率相對較低,多在80%左右。


近年來,國外市場對于閥門需求量普遍下降,閥門出口量受到沖擊。導致國內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為降低成本,企業競相壓價,甚至偷工減料,尤其是在閥門原材料銅價上漲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以鐵代銅,降低成本,使得閥門質量嚴重下降。


此外,我國閥門產業的標準化工作也急需加強。盡管目前,我國已形成一定的閥門標準體系,但標準的落實情況不容樂觀。部分閥門生產企業并不了解產品的標準要求,或者在標準新制定后沒有及時更新,導致標準執行滯后。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我國閥門產業也應向加大先進標準研制力度,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爭取國際標準話語權和主導權,提高我國閥門產業影響力。


對于企業來說,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更新技術、提升質量是是要任務。要想在質量上實現飛躍,企業須接軌國際標準,同時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在原材料選用、鑄造工藝等環節嚴格把關,使閥門產品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上達到國際水平。


未來,閥門市場規模將不斷壯大,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搶得先機、站穩腳跟,先進的技術與過硬的質量缺一不可。